門窗代理商從吳曉波“馬桶蓋”理論能得到什么啟發
去年初,著名財經作家吳曉波老師寫出《去日本買只馬桶蓋》,引發了一場馬桶蓋風潮。今年5月27日-28日,吳曉波攜全新“轉型之戰”再回深圳,聚焦“互聯網+中國制造”。從吳曉波“馬桶蓋”理論,或許能給門窗代理商一個警示。
“馬桶蓋”理論來源
去年12月15日,吳曉波以一篇《去日本買只馬桶蓋》引爆輿論場,在他文章中提到他和同事去日本買了一些很好的產品,包括電吹風、電飯煲等等,甚至還包括多功能馬桶蓋。他認為這些東西雖然價格比國內要高,但是功能更加豐富、質量也比中國的好。他的主要觀點為,中國制造業的發展反向,要向學習,專注的把普通產品做的精益求精。馬桶蓋生產廠家——松下電化住宅設備機器(杭州)有限公司表示,國人千里迢迢跑到日本去買國內能大量生產的日用品,典型地反映了國內制造業供給和消費者需求的錯配,企業轉型升級,要從消費者角度考慮,進行供給側改革。
門窗代理能到什么啟發
吳曉波說:“未來5年,很可能是依賴成本、規模的中國傳統制造業企業經受涅槃考驗的時期,有80%的企業過不了這關,會被淘汰掉。但同時,經歷未來5年的產業變革后,很可能會出現中國新的商業模式和商業思想。”他的觀點也可理解為,門窗代理商觀察當代消費者需要些什么?門窗代理商就要提高產品結構對消費需求變化的適應性和靈活性,更好滿足廣大人民群眾的需要。只有實現消費品不斷升級,不斷提高人民生活品質,只才能讓門窗代理商更好經營下去。
在目睹了國人爭購馬桶蓋、吹風機、電飯煲等國內有大量生產且“價廉物美”的日用品的“盛況”以后,為了避免國人爭相去國外買鋁合金門窗情況的發生,門窗代理商能不能主動提高服務、產品質量,讓消費者買到心動的產品,讓我們的中產家庭不必越洋去買“馬桶蓋”。